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註冊官網會員現領 $278 購物金,再享3%回饋!
新客首購享 $699 免運
根據統計,台灣有74%的民眾攝取的鎂低於每日建議攝取量。主要是因為現代飲食型態的不平衡以及過度加工所導致。
鎂是至關重要的礦物質,參與人體內超過300種生物化學反應,是多種酵素的輔因子。對於維持人體健康有多種層面的幫助。
深色蔬菜、全穀類和堅果種子類是鎂的理想的膳食來源,動物性來源則是貝類海鮮為主,下列整理了含鎂食物供大家參考:
食物名稱 | 每100克含量 (mg) |
---|---|
南瓜子(去殼) | 633 |
熟紫菜 | 424 |
白芝麻(熟) | 415 |
原味葵瓜子(去殼) | 396 |
黑芝麻(熟) | 386 |
白芝麻(生) | 378 |
原味腰果 | 290 |
杏仁(熟) | 275 |
蝦米 | 250 |
牡蠣干 | 227 |
小魚乾 | 209 |
黃豆 | 215 |
菠菜 | 141 |
野莧菜 | 186 |
若平時較少攝取此類食物,可以參考添加鎂的膳食補充劑。
根據台灣國人膳食營養參考建議量,不同年齡層的族群所建議的攝取量也不同,其中每日上限攝取量為700毫克。
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RIs) | 19-50歲 | 51-70歲 | 71歲以上 | 懷孕婦女 | 上限攝取量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男性 | 380毫克 | 360毫克 | 350毫克 | ||
女性 | 320毫克 | 310毫克 | 300毫克 | +35毫克 | 700毫克 |
鎂和鈣在生理的吸收和調節是一體的,同時兩者也是處於競爭的關係,因此如何補充鈣和鎂也是營養界所熱議的焦點,後來經過臨床研究發現,鈣和鎂補充時的比例為2:1時吸收效果最佳。若適量補充維生素D則能進一步增加身體利用鎂鈣的使用效率。
雖然鎂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但倘若攝取過量的鎂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、腹瀉、嘔吐等等症狀,因此對於鎂的攝取需要更加小心。
鎂再神經傳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能夠幫助調節鈣離子在細胞中的濃度,避免訓練時和訓練後神經肌肉、血管出現過於敏感、緊張的狀態而降低控制力和造成肌肉痙攣。
註:鈣離子是神經訊號傳導的元素
鎂餐與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、GABA的合成以及釋放,有助於減緩緊張情緒,維持情緒穩定放鬆。
能促進骨質密度,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,是維持骨骼結構及功能的重要元素。
鎂能減少過多的鈣進入血管內壁肌肉,有類似降血壓的效果,並幫助維持心臟健康與血壓穩定。鎂在胰臟細胞中負責調節電子訊號,使胰島素分泌以維持醣類正常代謝。缺乏鎂則會減少胰島素分泌,影響血糖調節。
肌肉痠痛係因肌肉纖維撕裂傷引發的發炎與痛感。鎂可以幫助調節肌肉收縮與放鬆,改善運動恢復狀況。
鎂是排名僅次於維生素D的攝取不足微量營養之一,遭到許多人所忽視,但其對於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不論是恢復和穩定都至關重要。但由於國人飲食型態,人們對於鎂的攝取量和效率都相對低下,若對於補充鎂有需求的健身族群,可以參考NUTIER的DBOM,DBOM 添加了幫助神經調節和放鬆的鎂,搭配鈣和維生素D幫助強化訓練後的恢復和調節。
趕快領取 NUTIER 知識寶寶 專屬 9 折優惠卷連結:https://www.nutiersports.com/get_coupon/67cf95f7e702920ab4971ea9